自由职业这一年
前言
之前续租办公工位, 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自由职业一年了.
去年春节前后, 公司加班风气愈发严重且无效化, 加上我有了娃, 自以"多陪伴"为借口, 萌生了换个环境的念头.
当时并没有奔着自由职业去, 还是常规的投投简历. 我的诉求就一个: 不加班.
前前后后刷了俩个月的Boss和智联, 满足我要求的就一个, 是一个外企, 可惜面试挂掉了. 只能说没缘分, 有时候太想要一个东西往往反而会漏洞百出.
也有服务本地某大厂的小猎头曾发来面试邀请, 描述说是一个不加班的分公司的岗位.
猎: "每天七点就下班了."
我: "七点不是加班?"
猎: "七点你都不能接受?"
end
一个中国新一线的城市, 找一个不加班的工作居然如此之难. 虽说IT行业大环境不太好, 但也可见国内就业环境之差.
回顾茫然初期
自由职业的平台很多, 得知一个未曾谋面的前同事在某平台风生水起好多年了, 托人牵线吃了个饭, 聊了一二, 之后自己也开始了尝试.
我只能说初期很难, 我自己再来一遍也不敢保证能再次成功.
我每天和上班一样, 编辑个人英文简历, 投递需求岗位, 做代码demo, 学英语, 以及考虑如何增加一些别的技能点, 以增加投递成功率, 实际都是无明确方向且焦虑的付出. 另外为了更好的投递和推广, 自己还充了一些钱在平台上.
可以看到去年这个时候, 我博客更新的相关文章有:自学了ReactNative/尝试捡起Clojure/捣鼓了下博客框架. 实际背后都是为了能投递更多岗位的焦虑.
好在第一个月末, 开单了. 30刀抄10个html静态页面. 他要求便宜, 我要求开单, 一拍即合.
同时, 租工位的地方, 有人找我接私活, 更新一个老的jQuery+Vue后台管理项目. 我本来不想干, 项目一听就很无聊且无成长, 但是确实没收入会让人很焦虑, 就接了.
但是没有完全缓解我的焦虑, 当时立了个flag--半年. 如果半年我以自有职业的身份, 不能保证10k的月收入, 就回去找工作上班.
逐步上道
第一个客户后来又追加了几次需求, 都是抄静态页面, 大部分是基于wordpress.
前面都是手动copy, 后面写了个脚本自动扒取页面, 过滤整合style和script, 自动下载/替换引用图片, 快了很多. 我折算成时薪, 5刀差不多吧, 总比在麦当劳打工高.
第二个月遇到第二个客户, 博客里写的tomcat项目. 这个质量相对就高了一些, 前前后后把我会的前端技术栈几乎全都用上了.
当然找客户没那么顺利:
- 遇到过白嫖我方案的--很好解决的部署问题, 我傻乎乎地告诉了别人, 他解决之后直接关闭了需求;
- 遇到过代码我都发送了, 但是没录用我的;
- 也遇到过因为时差问题, 我凌晨五点爬起来远程面试, 然后列需求列表, 但是无缘合作的.
在自由职业的第三个月, 机缘巧合的接了现在这个岗位的全职合同. 当时还犹豫时薪不高要不要接. 现在想想, 还好接了, 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林.
展望
现在说是自由职业, 倒不如说是全职remote, 几乎天天准时上下班, 一周干满40个小时.
时不时会焦虑这个项目干完了, 又要重新找活. 不过好在老板很有钱, 核心团队也比较稳定, 慢慢地都有点呆在舒适圈的感觉了.
有焦虑, 好在也有些事缓解了我的焦虑.
一是发现自己的一些软技能确实对于团队工作是有价值的, 比如撰写代码设计文档, 较好的汇报能力与跨部门沟通能力, 横向比较其他程序员同事, 能给自己加分不少.
二是在这份工作期间, 还遇到过其他的比较合适的项目邀请, 因为种种原因我拒绝了, 虽然没有沟通到可合作的程度, 但是证明机会还是有的.
目前看来, 我做自由职业最大的阻碍依旧是英语能力, 一旦有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力, 国人程序员在国际市场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.